写在前面的话
此篇日记,原想过几天再写,看了有同学咨询地暖的情况。
于是,动笔了。
其实,最近工作超忙,也作为落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装大校训的
一个具体行动吧!
用了两天时间断断续续的写完。赶了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
其他同学有帮助!
地暖改造是双余家的大工程,前期认真查阅过一些资料,分享如下。
【关于地暖的小资料】
说明:资料来源于网络,装修前做功课收集的。)
〖第一份资料〗
优点:
1.采暖方式较舒适
地板辐射散热的采暖方式,室内地表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步下降,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受。同时,地板采暖可促进居住者足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此条资料我删除了若干从中医角度过分夸大的语言。我认为就是光着脚会比较舒服,呵呵。)
2.相对而言运行费用低 。
地板辐射供暖方式较对流供暖方式热效率高,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的高度内,室内设定温度即使比对流式采暖方式低2~5℃, 也能使人们有同样的温暖感觉,所以温差传热损失会大大减小。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节能幅度约为20%,如采用分区温控装置,节能幅度可达到40%。
(真有这么高吗?不确定?不知数据是个啥来源?)
3.不占使用面积,好摆家具
资料中没说缺点,我的看法如下:
1. 需要多花钱
2.回填后降低层高,尤其是传统地暖。
若是刨地,更多花钱。
3. 多一个施工工序。增加装修周期。若传统地暖,
回填养护需要一段时间。
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说明:
1 .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采用24℃-26℃,温度上限值28℃;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采用28℃-30℃,温度上限值32℃;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用35℃-40℃,温度上限值42℃;
2 .供回水温度:热水温度≤60℃(平均水温35~55℃,集中供暖并联管道可安装混水温控装置)。供回水温差小于或等于10℃;
3 .热负荷: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
4 .填充层:厚度>50mm(管上蓄热层厚度>30mm);
当面积超过30平方米或长度超过6m时,填充层应设置
宽度大于5mm的膨胀缝材;面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当增大,
但不宜超过10m;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设长度不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
5 .压力: 地热盘管工作压力最大压力为1Mpa,正常为≤0.6Mpa;
6 .流速:加速管内水的流速>0.25m/s,不超过0.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一般不超过100m,最长不能超过120m;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来30Kpa;
7 .绝热层:宜采用高发泡聚苯板,容重为25kg/m3,厚度为20mm 。
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计算有效散热量时,考虑室内设备、家具及地面覆盖物对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
2 .为满足一户中各朝向房间室温度的匀衡,耗热量计算中考虑方向附加及附减,外墙多的房间,热损失多,加热管密些,南向及中间房间热损失少,管间距大些;
3 .考虑将冷水管布置在地板采暖结构层中,但应避免管相互穿越;
4 .土建荷载增加量为100~140Kg/m2,地板供暖结构层承受负荷≤2000kg/m2,若地板供暖结构层承受负荷≥2000kg/m2,应在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内部设置钢筋网;
5.不同地面标高分别设置分集水器;分水器高出供水管300-500mm,并配置排气阀,每一集配装置的分支路不宜多于12个;
6 .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适宜施工;
7.加热管弯曲半径>8倍管径,间距100~300mm,铺设方式根据
情况合理选择,可分别采用直列型、旋转型、往复型等布管方式。
地板采暖系统施工前注意事项:
1.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应避免与其它工种进行交叉施工作业,导致配合困难或责任不明耽误工期,质量难以保证。
2.水电改造应在地板采暖系统施工进场前完成。
地板采暖系统安装前,应保证施工现场水电管路施工完毕,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施工区域地面平整清洁,无裸露的钢筋、水电管线及任何影响施工进行的设备、材料、杂物等;
混凝土填充层施工注意事项:
1.地暖加热管安装完毕且水压试验合格后48小时内完成混凝土填充层施工;
2.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管内水压不应低于0.6MPa, 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0.4MPa ;
3.填充层是用于保护塑料管和使地面温度均匀的构造层。
一般为豆石混凝土,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0mm,
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小于1:3,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15 。
填充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不大于3mm;
4.地暖系统需要在墙体、柱、过门等与地面垂直交接处敷设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10mm,当地面面积超过30 ㎡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膨胀缝在混凝土填充层施工前应铺设完毕,混凝土填充层施工时,应注意保护伸缩缝不被破坏;
5.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
地面层装修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面层时,不得剔、凿、割、钻和钉填充层,不得向填充层内楔入任何物件;
2.面层的施工,必须在填充层达到要求强度后才能进行;
3.面层(石材、面砖)在与内外墙、柱等交接处,应留8mm宽伸缩缝(最后以踢脚遮挡);木地板铺设时,应留14mm伸缩缝;
4.对于潮湿房间如卫生间,在填充层上部再做一遍防水。
初次供暖(运行调试)注意事项:
1.初次供暖(运行调试)必须在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结束,填充层完全自然干燥后进行;
2.初次供暖(运行调试)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10℃左右,且不应高于32℃。在这个水温下,应连续运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温升高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使用说明
1.系统安装后当年冬季不启用,如室内温度低于5℃,应将本系统中的水用空压机全部吹出,以防系统受冻;
2 .初次供暖(运行调试)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未经调试严禁投入使用;
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不宜超过60℃,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不超过0.8MPa;
4 .用户每年冬季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加热程序循环渐进,不能一步升温到位;
5 .用户可在每年在使用前清洗分水器前端的过滤器,以保证水管的清洁,防止管路堵塞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关闭连接导管的进、回水阀门,然后打开过滤器, 取出过滤网并清洗干净, 检查过滤网有无破损、堵塞,如有损坏,应换上同规格的过滤网,按原样装好即可;
6 .地暖系统在开始供水或使用过程中,管道中可能积存空气,影响采暖效果,这时可打开分、集水器的放气阀,将气体排出,方法和传统供热相同;
7.铺设在地面下的地暖管距地板面仅约3-4cm,砸碰、敲击地面容易伤及地暖管,因此铺设地暖管道的地面严禁敲砸、撞击等,严禁在地面上楔入任何尖锐物,以防损坏地暖管。严禁使地面承受2吨/m2以上的荷载;
8 .严禁在分、集水器附近及铺设了地暖管的地面上放置高温热源,以防破坏管道系统;
9 .冬天不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应注意保护,防止分水器部件冻裂或采暖管中的水结冰;
〖第二份资料〗
采暖施工的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
1. 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
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③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④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已安装完毕,并已将地面清理干净;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
⑤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已完成。
2. 所有进场材料、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必要时应抽样进行相关检测。
3. 加热管和发热电缆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应保持在1m以上。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
4.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和发热电缆的表面。
5. 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6. 发热电缆间有搭接时,严禁电缆通电。
7. 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8.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加热管或发热电缆。
9. 施工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并应准确标注加热管、发热电缆敷设位置及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
绝热层的铺设
1. 铺设绝热层的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
2. 绝热层的铺设应平整,绝热层相互间接合应严密。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侵入的地面,在铺放绝热层之前应先铺一层防潮层。
低温热水系统加热管的安装
1. 加热管应按照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加热管应保持平直,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加热管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管的选型、管径、壁厚,并应检查加热管外观质量,管内部不得有杂质。加热管安装间断或完毕,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2. 加热和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3. 加热管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弯曲管道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用管卡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死折”;塑料及铝塑管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6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外径。
4.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5.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先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增设接头时,应根据加热管的材质,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试铜制管接头连接,并应做好密封。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并应做好密封。铜管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无论采用何种接头,均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并记录归档。
6. 加热管应设固定装置。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固定:
①用固定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绝热板或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②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铺设于绝热层上的网格上;
③直接卡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④直接固定于绝热层表面凸起间形成的凹槽内。
7.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0.5~0.7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0.2~0.3m。
8.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100mm时,加热管外部应采限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
9.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管。套管应高出装饰面150~200mm。
10.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料宜为铜制;铜制连接件与PP-R或PP-B直接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11. 加热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200mm的柔性套管。
12.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300mm。13. 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与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填充材料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伸缩缝填充与墙、柱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与地面绝热层连接应紧密,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
②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时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③伸缩缝应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
卫生间施工
1. 卫生间应做两层隔离层。
2. 卫生间过门处应处设置止水墙,在止水墙内侧应配合土建专业做防水。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穿止水墙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采暖用户注意事项
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不宜超过60度,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8Mp,
2)地暖系统每年在使用前应清洗一次过滤器。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关闭连接导管的进、回水阀门,然后打开过滤器,取出过滤网并清洗干净,检查过滤网有无破损、堵塞,如有损坏,应换上同规格的过滤网,按原样装好即可。
3) 地暖系统在开始供水或使用过程中,管道中可能积存空气,影响采暖效果,这时可打开分、集水器的放气阀,将气体排出,方法和传统供热相同。
4) 系统各支路的水流量可以通过调节各支路的球阀调节,并以此达到控制各部分温度的目的,但调节时应慎重以免影响其他支路。
5) 铺设在地面下的管道距地面仅约3—4cm,砸碰、敲击地面容易伤及地暖管,因此铺设地暖管道的地面严禁敲砸、撞击等,严禁在地面上锲入任何尖锐物、以防损坏地暖管。
6) 用户确需在屋顶上钻孔时,务必注意钻孔深度不能超过楼板结构厚度,以防止损坏上层地暖。
7) 分、集水器附近外露的管道较多,应注意保护,最好假防护罩。
8) 严禁在分、集水器附近及铺设地暖管的地面上放置高温热源,以防破坏管道系统。冬天不采暖时应注意保护,严禁拔下锅炉电源,防止分水器部件开裂及采暖管中的水结冰堵塞管道。
※※※※※说说俺家的地暖※※※※※※
前期准备篇
【方案确定】
房子情况:
1. 小区是自供暖,自己烧燃气炉。
2.层高2.62米。
3. 房子中暖气片的位置不合理。
个人需求:
1.喜欢地暖的感觉。(亲戚家是地暖,冬天很舒服,小孩子可以只穿着袜子在地上跑来跑去的,超喜欢!)
2.装修预算紧,米少,家具得后期买,尺寸不确定,改地暖后,将来买家具摆放就不会出大问题了。
3.全家都喜欢地暖,一致同意改。
最后决定,在不刨地的情况下做传统地暖。
刨地得多花钱呢,牺牲层高就牺牲了吧,咱就认了!
【施工方的比较与选择】
我买的二手房(毛坯),小区早就入住了。从小区论坛里得知,很多邻居当时选的“小脚丫”,有的做的不错,但有一个邻居家出来问题,当时弄得很不愉快,公司善后处理也一般。所以也就不考虑啦。
(题外话,很感谢小区的论坛,正是从论坛里得知装大的!)
来装大后,就决定由地康或龙轩来做啦。参加集采两家都下单了,最后选了龙轩来做。
说明,对地康印象也很好,由于刚来装大,飞龙在轩热心解答过俺很多问题,再者龙轩总部离我家很近,就选龙轩啦!
做地暖,还要考虑地面是铺砖还是铺地板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各有利弊,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家思想高度一致,选择地板,但铺地暖只能选择强化地板。
纠结过的问题:谁来回填?
因为铺地板,牵扯到地面找平的问题。而且这个工序与前期的水电改造、地暖铺设和后续施工如何衔接很重要。这个问题当时考虑很多。
综合考虑,我选择地暖公司负责回填,但提前说明了铺地板,并明确要求必须达到铺设地板的标准,在签合同时,我也明确写进合同里了。
地暖施工篇
【地暖铺设】(多图)
材料进场
上图摞着的是挤塑板 ,条状的是填伸缩缝的材料。
两大捆地暖管子
(材料是在水电改造期间提前送过来的,我认为龙轩这样的安排是很好的,一来不会占用铺设当天的时间,二来检查水电改造的实施情况的。)
安装分集水器
安装过滤阀门(好像是这个名称,壁挂炉原来带的。)
手里缠的是啥呢?
是这个!
当天来了两个师傅,一个在安分集水器,另一个在铺设挤塑板
原来在地下的电线,现在是这样子的!
铺设反射膜
边缘先用卡子固定
卡子和反射膜的特写
准备盘管
开始 盘管,用卡子固定
(小细节,师傅甩开膀子干活,把外套都脱了,看见我拍照,一会又穿上。说公司有规定,呵呵)
第一路 客卧,看看间距,师傅按照反射膜上的格子尺寸计算再固定。
第一路完工,分集水器接好了。
改朝换代 暖气与地暖的历史交接珍贵画面
曲与直
师傅继续施工,我上午赶回单位上班去了,没看完整个过程。
如何打压没见着。
效果
晚上赶过去瞧了瞧,拍了几张照片,相机没电了。没拍完。
客厅(夜拍)
书房(夜拍)
主卧,(第二天补拍)衣柜下面没铺管子
将来最暖和的地方,分集水器下面密密麻麻的管子
下图为燃气炉,分集水器,管子
压力表数据
【回填】
回填的材料一大车
水泥
豆石
分别堆放
两天以后,和龙轩合作的鲍师傅来回填,
来了三位师傅,整整干了一天,我没盯着,只是早晨来了一趟,再次沟通找平要求,并说明那里铺砖,那里铺地板。
鲍师傅,检查发现家中厨房地面高于客厅,问是否抬高客厅地面,把各房间整体找平。由于没刨地,已经牺牲了层高,就没有让继续整体找平。
目前的高度差不多,将来厨房铺装后,高于客厅铺地板。
两个卫生间将来倒是没事,因为,原来就低一些。
从找平的第二天开始,能上人了,隔一天不时来洒点水养护。防止开裂。
鲍师傅只告诉我撒湿了就行,自己也没谱,每次就把地面泼些水,墩布来回拖两下。
目前没裂纹,后来龙轩张长建副总来时告知不用撒太多水了。还没干呢。
这几天就让自己干一下吧。
【经验总结】
1. 是否改地暖综合考虑。
2. 费用。一般情况下,换暖气片花费较少。改地暖费用高一些。
另,我家改地暖,原来的暖气片总共卖了950元。小区只有一家收废品的,18元一片,也不知道价格是高是低?
3. 确定地暖方式。有电地暖,水地暖。薄型地暖和传统地暖,各有利弊,因需选择吧。
4. 做传统地暖要考虑层高。是否刨地自己定。
5. 做传统地暖,地面抬高了,要考虑门的问题。我家就把防盗门换了,室内门测量定做,问题不大。
6. 提前考虑好地面铺地砖还是铺地板。
个人建议:
铺地砖:回填就让装修公司做,与铺砖工序连接。和装修公司谈优惠,但要强调保护,避免出问题地暖施工和后续施工互相推诿。
铺地板:回填就让地暖公司做,水、电、暖、回填四个工序一个整体,避免出问题,也好谈优惠。但是要强调,找平的标准。
7. 做传统地暖,地面抬高了,回填和找平要考虑厨房卫生间与客厅之间整体性。我家客厅铺地板,阳台铺砖,为了不继续减少层高,阳台没铺地暖。
8. 铺设当天在场最好。
9. 地暖管的铺设有时要做适度调整。你不提前说,工人可能都铺上了,工人说柜子下面铺设没事。我还是决定衣柜橱柜底下不铺,电视柜和沙发底下铺的稀一些。
10. 回填是否盯着,看各家具体情况吧。我觉得必要性不太强。
11. 养护,按师傅说的洒水就行了。
12. 再增加一条,用惨痛教训换回的经验。
改好水电再做地暖。工序别乱了!麻烦着呢,期待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具体情况后面单说吧。
|